第63章 不老实的王孙_藩乱
笔趣阁 > 藩乱 > 第63章 不老实的王孙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3章 不老实的王孙

 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清晨,吴三桂没有穿清廷官服,反而是一身汉式缟素,头戴方巾,率领三军将士,来到郊外的永历帝陵前,恸哭不止。

  哭祭过后,当着三军将士的面,昭告皇天后土:

  指责满清“窃我先朝神器,变我中国冠裳”,发誓要“反戈北逐,扫荡腥气”。

  旋即宣布起兵反清,兴明讨虏。

  同年十二月初一,吴军自云南发兵北伐,向清廷展开了战略进攻。

  十二月十一日,吴军前锋到达贵阳,贵州提督李本森等清廷官员不战而降。

  十二月二十日,吴军到达贵州镇远,并由此地分兵两路北上:

  吴三桂亲率吴军主力,为东路军,进攻湖南

  王屏藩率吴军偏军为西路军,进军四川。

  此时,距离吴藩起兵,已经过去一个月。

  而远在燕京的康熙,直到十二月二十一日,才收到吴三桂的起兵叛乱的消息。

  当天,康熙就召集众臣,对吴军的进攻方向进行了预判:

  清廷认为,接下来吴军必犯湖南,并很可能渡江北上。

  而荆州(今湖北江陵)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,地处长江中游、江汉平原西部,南临长江,北依汉水,西控巴蜀,南通湘粤,古称“七省通衢”,系长江南北“咽喉要地,关系最重”。

  荆州一旦失守、让吴三桂控制长江上游,顺江则东向取应天,南下则能通湘粤,汉水、巴蜀皆在其掌控。

  此时在荆州的满城,虽已有八旗官兵5700多人。

  但康熙在当日朝议后,立即诏令前锋统领硕岱启程,要求满蒙每个佐领人出前锋兵一名(注1),星夜赶往荆州布防。

  要求硕岱到了荆州后,伺机再进至常德(湖南常德),“以遏贼势”。

  三日后(廿四日),康熙仍感到兵力不足。

  谕令,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为“宁南靖寇大将军”。

  要求满洲与蒙古八旗的每个佐领,出前锋各1名,护军各7名,骁骑各10名、汉军每佐领(共212个佐领)骁骑各5名,总兵力计11392人,由勒尔锦统领,开赴荆州。

  前锋统领硕岱奉命后,率部于十二月廿八日启程,次年(1674年)年正月廿四日抵达荆州。

  而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部,分两批前往荆州。

  第一批,其先头部队由护军统领伊尔度齐、额司泰等率领,于康熙十三年(1674年)正月初三日启程,相继于二月一日、二日、六日到达荆州

  第二批,勒尔锦于正月十日亲率主力出征,经过2个月的行军,三月十一日抵达荆州。

  其实,从清廷下令调兵集结的时间到出兵时间,就已经说明,清廷八旗已经开始颓废了。

  第一批五百余人的先头部队,用了七日的集结才能出发,说明战力已经开始下滑。

  第二批是护军也是千余人,在已经遍地警报的情况下,也是七日才能出发。

  而这两批都是用了近一个月,才能到达前线,且两军都是马军。

  燕京至荆州(今江陵)约1300公里,相当于马军一天平均走43公里。

  一般来说,是正常行军。

  可问题是,燕京到荆州,是一路平原,更无危险,并且沿途粮秣补充充足。

  在这种前线急需援兵情况下,竟然还需要走一个月!

  第三批,由勒尔锦集结的部队,从康熙下旨到集结完毕,前后用了十七天。

  行军更是用了二个月,平均一天行军20公里。

  跟吴三桂当年奉崇祯旨意,烧掉宁远城后,在后金军的追杀下带着一群老弱走到山海关的速度比起来,相差无几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4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4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